〈從魚豊的動漫,談真理的追求與人生目標〉
前幾天去看了魚豊的漫畫《一百公尺。—100M—》的劇場版動畫,不得不說魚豊真的是描寫內心戲的高手。
魚豊的前一部作品《地。-關於地球的運動-》應該為更多人所熟悉;也非常推薦。漫畫共 8 集;動畫共 25 集。因為內心戲很多、台詞也多,闡述的內容又不是那麼淺白,所以我是在今年三月選擇看漫畫原作,比較能夠自行掌握觀看和理解的節奏。
當時看的最直接衝擊是:作者發便當真是毫不手軟!但雖然發了多次便當,卻是正向的便當(?)就是看了不會太難過,反而能深刻感受到精神常存的那種;甚至可以說發便當構成了這部作品成功的要素之一。
另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劇情中所描述的對真理的強烈渴求;不過它所側重的真理是在科學知識上的(我如何在宇宙中存在),而非靈性領悟上的(宇宙如何在我之中流動)。整體來說是一部陽性/知性能量很強,但又不會過於極端的作品。
我覺得人類是靠著「知道」來不斷擴展當前所在的宇宙的;但要回到無限的源頭,還是要回歸「不知道」。也是因此,往往愈靠近真理,愈會因深刻感受到自己的無知、徒勞和盲目而痛哭流涕。但即使如此,人類還是藉由「 知道」來締造了不少陽性力量的奇蹟;這在我鑽研線性代數和相對論等數理知識時,感觸特別深刻。
-
「如果真的有種力量能夠在瞬間推翻長久累積的研究,並輕易地超越個人的便利和信念,擁有極度的無慈悲,但也因此而平等;若是真有這種東西,你覺得那會是什麼呢?」
「真理。」
——《地。-關於地球的運動-》
-
回到《一百公尺。—100M—》的劇場版動畫。
影像上給我最直接的感受是:哇,人物比例好正常!角色變好帥,真不習慣!好像漫畫過渡到動畫時被進行了什麼正規化 😆
其次是由真人實拍再轉描成動畫的製作手法,讓角色的動作非常流暢自然,效果著實令人驚艷!如果《灌籃高手》動畫也用這樣的方式重製,一定也會非常精彩。
在這部以百米短跑為主題的故事中,跑者人生的成功失敗、喜怒哀樂,全部都濃縮在這 100 公尺的衝刺裡了。而不管最後比賽結果如何,跑者有才能的或無才能的,都在思考同一個問題——為了什麼而跑?
這麼說或許已經很老套了,但是真的不要把人生侷限在輸贏的結果裡。
比賽的結果或規則都只是建立遊戲架構的一種方式。就好像一部電影總是要有起承轉合;要有動機、有目的、有轉折、有結局,才會讓人覺得有趣想看。如果沒有這些設定,那麼一切都會失去動能,最終什麼都不會發生。因為觀眾想要看電影,所以有了劇情設定、有來參與演出的演員。但觀眾並不是只為了看到 happy ending 而來的;觀眾想要的是整個觀影過程。有個滿意的結局只是驅使劇情推進的要素之一;更重要的,是能夠全程享受其中。
人生也是一樣的。
如果只以輸贏來定義人生,那麼零和遊戲中有人贏就一定有人輸。但是如果在輸贏之上,有個更大的目標叫作「享受」,那一切就不一樣了。因為每個人對享受都可以有不同的定義;每個角色與故事也都有不同的享受角度與方式。最重要的是,這個定義不是預先設定好的規則,不是來自外在;而是發自內心真誠去感受、由自己來決定的。
          
            前幾天去看了魚豊的漫畫《一百公尺。—100M—》的劇場版動畫,不得不說魚豊真的是描寫內心戲的高手。
魚豊的前一部作品《地。-關於地球的運動-》應該為更多人所熟悉;也非常推薦。漫畫共 8 集;動畫共 25 集。因為內心戲很多、台詞也多,闡述的內容又不是那麼淺白,所以我是在今年三月選擇看漫畫原作,比較能夠自行掌握觀看和理解的節奏。
當時看的最直接衝擊是:作者發便當真是毫不手軟!但雖然發了多次便當,卻是正向的便當(?)就是看了不會太難過,反而能深刻感受到精神常存的那種;甚至可以說發便當構成了這部作品成功的要素之一。
另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劇情中所描述的對真理的強烈渴求;不過它所側重的真理是在科學知識上的(我如何在宇宙中存在),而非靈性領悟上的(宇宙如何在我之中流動)。整體來說是一部陽性/知性能量很強,但又不會過於極端的作品。
我覺得人類是靠著「知道」來不斷擴展當前所在的宇宙的;但要回到無限的源頭,還是要回歸「不知道」。也是因此,往往愈靠近真理,愈會因深刻感受到自己的無知、徒勞和盲目而痛哭流涕。但即使如此,人類還是藉由「 知道」來締造了不少陽性力量的奇蹟;這在我鑽研線性代數和相對論等數理知識時,感觸特別深刻。
-
「如果真的有種力量能夠在瞬間推翻長久累積的研究,並輕易地超越個人的便利和信念,擁有極度的無慈悲,但也因此而平等;若是真有這種東西,你覺得那會是什麼呢?」
「真理。」
——《地。-關於地球的運動-》
-
回到《一百公尺。—100M—》的劇場版動畫。
影像上給我最直接的感受是:哇,人物比例好正常!角色變好帥,真不習慣!好像漫畫過渡到動畫時被進行了什麼正規化 😆
其次是由真人實拍再轉描成動畫的製作手法,讓角色的動作非常流暢自然,效果著實令人驚艷!如果《灌籃高手》動畫也用這樣的方式重製,一定也會非常精彩。
在這部以百米短跑為主題的故事中,跑者人生的成功失敗、喜怒哀樂,全部都濃縮在這 100 公尺的衝刺裡了。而不管最後比賽結果如何,跑者有才能的或無才能的,都在思考同一個問題——為了什麼而跑?
這麼說或許已經很老套了,但是真的不要把人生侷限在輸贏的結果裡。
比賽的結果或規則都只是建立遊戲架構的一種方式。就好像一部電影總是要有起承轉合;要有動機、有目的、有轉折、有結局,才會讓人覺得有趣想看。如果沒有這些設定,那麼一切都會失去動能,最終什麼都不會發生。因為觀眾想要看電影,所以有了劇情設定、有來參與演出的演員。但觀眾並不是只為了看到 happy ending 而來的;觀眾想要的是整個觀影過程。有個滿意的結局只是驅使劇情推進的要素之一;更重要的,是能夠全程享受其中。
人生也是一樣的。
如果只以輸贏來定義人生,那麼零和遊戲中有人贏就一定有人輸。但是如果在輸贏之上,有個更大的目標叫作「享受」,那一切就不一樣了。因為每個人對享受都可以有不同的定義;每個角色與故事也都有不同的享受角度與方式。最重要的是,這個定義不是預先設定好的規則,不是來自外在;而是發自內心真誠去感受、由自己來決定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