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Help
從工程師到主管的成長筆記:技術之外的關鍵能力
2025-07-26 15:14:06
踏入軟體行業以來,兩年時間猶如精神時光屋,感覺上時長好像比大學加上研究所的七年還要久。兩年下來,從單純做事的工程師,變成要管兩個人的 Team Lead,現在又要往下個階段邁進,可想像未來寫程式時間會大量減少,更多的是處理人的問題。突然有一些心得想與大家分享,我自己認為比單純打磨技術更重要的事。但先打預防針,每間公司運作方式不同,我認為重要的事不一定適用每間公司跟每個人。 首先,身為工程師最重要的是好好講人話。這聽起來很像是幹話,但其實做起來一點都不簡單,畢竟除非溝通對象也是工程師,不然用程式語言跟 PM 甚至 sales 溝通只會增加溝通成本,如何解釋清楚自己做的事情對團隊或是對公司有什麼貢獻才是重點。有些時候可能做了自己覺得很好的進步,像是讓一隻 API 回傳快了 0.5 秒,你做了很多的努力花時間調整演算法,但 PM 或甚至使用者根本感受不到,這件事雖然有意義,但不多。如果說法變成減少機器開機時間,因此顯著降低成本,並且提供成本下降的變化,或許付你薪水的人,可以馬上感受到對團隊的幫助。 要讓別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。會特別說這點是因為剛好最近在考核,老闆因此詢問我底下的工程師做得如何,作為小主管,我感受到他們很努力的貢獻,也很主動提出一些提議,因此我也這樣表達給我的老闆,但老闆回問我「那為什麼他們自己沒寫上去」。不確定是不是東亞社會都覺得謙虛是美德,因此多數人從來沒學習如何 promote 自己,所以雖然我知道他們做了很多很有貢獻的事情,但如果自己沒意識到也沒說出來,很難指望別人主動發現。突然想起來,我在跟其中一位工程師 1 on 1 的過程,他有提到他不確定未來若要重新投遞履歷,他不知道能在履歷上寫什麼。我當下很驚訝,因為我認為他有很明顯的進步,對比一年前,他可以更快的掌握問題裡還有什麼問題,拆解問題,並解決問題。這些雖然都不是硬底子的技術,但是在任何職場上都需要的軟實力,怎麼可能會沒東西寫呢? 主動做對團隊有意義的事情。會列這點,是因為我回頭看這兩年,我確實主動多做了很多事,因此我才有一些別人沒有的機會。像是主動的提出可優化的大方向,主動接下重構的任務,主動的開始領導團隊。有些是我有意識的刻意為之,有些是我單純看不下去,有些是與其等別人不如我自己來。講白了,工程師就是個花錢單位,我們很難主動提升公司營收,卻又是公司內比較貴的員工,因此如何證明自己有更高的產值,是留在原公司談更好的薪水,又或是要往其他公司跳槽的底氣。主動多幫別人,像是幫 PM 安裝個 MCP 幫助他們做事情更快,又或是主動提一些 POC,若這 POC 變成下一個可賺錢的產品,又或是自己是主導這 POC 的人,不但對公司有幫助,也可讓履歷更豐富。 最後,我不認為我是技術能力最強的人,但對於大方向的想像力比較充足。畢竟寫軟體終究就是要解決一些商業問題,回歸商業問題的本質,往往不需要最前緣的技術也能做到,但怎麼讓別人理解自己在想什麼就很重要。把想像具現化的描述出來,並一一完成,最後讓公司內其他部門都感受到工程師們的努力,我想比起技術力,這是更重要的。從踏入軟體工作的 Day 1,我一直在思考工程師的價值到底是什麼,特別是 AI 發展快速的今天,過去被認為高門檻的工作都被下修了許多,但不變的依舊是需要有人去理解問題、拆解問題並解決問題。